黑白陰陽對應的背景色塊、淡色線條勾勒、略見抽象的簡化描繪……如此構圖的一幅《無題》花卉,大家定必聯想起「東方馬蒂斯」常玉的早期佳作。出乎意料地,這幅油畫其實出自趙無極之手,乃是他初赴巴黎,尚未成為「抽象大師」前的罕見作品。此畫即將自面世以來,首次登上拍賣場。The Value為此專訪了現任收藏家王衛今,與大家一起上5分鐘的課,看看這兩位吒叱當今亞洲藝術市場的巨匠,在創作路上如何曾經重疊在一起。
趙無極的《無題》靜物花卉
張大千巨幅慕古畫作《江堤晚景》,前年在嘉德北京拍賣以RMB 1.32億成交
《江堤晚景》為王衛今家族珍藏,圖為他年幼時與畫作合照
提起王衛今,藝壇朋友會自然想起中國書畫。2017年,他珍藏的張大千巨幅慕古畫作《江堤晚景》於北京拍賣,在嘉德以超越估價的RMB 1.32億成交,在藝術界掀起熱話。其實這位收藏家年少時赴美留學,受西方文化薰陶,尤其喜歡一眾旅外的華裔大畫家。
「我在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(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)就讀時,和貝禮中是同窗好友。他父親貝聿銘大家都認識,是鼎鼎有名的建築師,和趙無極很要好。一次我去他家裡玩,看到客廳掛著一幅氣象萬千的抽象畫,整個人呆住了。那是首幅映入我眼簾的趙無極畫作,當時對藝術認識不多,但畫作的筆觸、格局、氣勢,都令我念念不忘。心裡想:『世上原來有這樣的畫家。』」
王衛今在貝家看到的是《27.3.70》。貝禮中早前接受我們訪問時談到,此畫是趙無極當年親自挑選,送給他父母的七十年代作品。他指出,父親貝聿銘與趙無極都是中國移民,如何融入西方社會的同時,把東方文化的影響力帶到其專業領域 - 建築與藝術,是兩人的共通點。王衛今在他鄉的哈佛畢業後也成為了建築師,經歷和貝氏父子相像,或許也帶著近似的視角欣賞無極。
趙無極(左)與貝聿銘(右)情如手足
貝禮中與《27.3.70》
王衛今踏上收藏之路以後,接觸的藝術愈來愈多 - 由朱德群到越南的黎譜、從吳大羽到日本浮世繪……儘管眼界開了,但遇上這幅《無題》花卉畫時,趙無極的藝術又再次深深地震撼了他。
「這幅靜物畫有兩處地方特別觸動我。一、趙無極在杭州美術學院和林風眠身上,已經習得一身『功夫』,但這畫創作中,他卻選擇以童稚孩趣的風格去描繪花卉盆景。二、黑色背景中的筆觸自由奔放。對我來說,它象徵無極初到巴黎所經歷的轉變與實驗。」
大家熟悉的趙無極,有取材自遠古金文的「甲骨文時期」,草狂奔放、氣勢萬千的「狂草時期」,以及晚年時境界昇華的「無境時期」。這幅《無題》花卉繪於1949年,早於上述所有時期。看上去,像常玉更多於像無極。
趙無極(左)與常玉(右)吒叱當今亞洲藝術市場
留法華裔畫家,最有名的是「三劍俠」 - 趙無極、朱德群、吳冠中。其實燃亮這條歐洲藝術路的第一代巨人,是常玉和趙無極老師林風眠的那一輩。
趙無極於杭州美術學院就讀,師承從法國歸來的林風眠,畢業後留院任教。直至1948年,他和首任妻子謝景蘭移居巴黎,立志成為全職藝術家。他探索個人風格的初期,相當崇拜畢加索和馬蒂斯(Henri Matisse)。西方現代主義、印象派及表現主義作品,亦一直影響著他的創作。
《無題》繪於1949年、亦即是趙無極抵達巴黎的翌年。他當時在蒙帕納斯設有工作室,與雕塑名家賈克梅蒂(Alberto Giacometti)為鄰,又和常玉、抽象藝術代表人物 Georges Mathieu、Pierre Soulages等藝術家成為好友。常玉的藝術,正是終於裸女,始於花卉。
1930年代,常玉《白瓶花卉》|2017年在香港佳士得以HK$7,446萬成交
1929年,常玉《薔薇花束》|2015年在保利香港以HK$5,900萬成交
1940年代,常玉《盆菊》|2012年在香港佳士得以HK$3,314萬成交
常玉三十、四十年代的花卉創作,無論在畫風還是精神層面上,都和《無題》有著驚人的雷同之處。那段時期的創作靈感,來自他二十年代末創作的銅刻版畫。常玉當時為其極簡的線條美所吸引,版畫的技術與空間上黑白陰陽的對應關係,亦意外地令他在油畫創作中有所突破。
中華文化,黑白是宇宙縮影,象徵萬事萬物的陰陽關係;傳統書畫,黑色是所繪山水的落墨所在,白色則是留白空間。常玉在靜物花卉中,大膽地把這種東方哲學精神化成視覺,襯托畫中花卉。
常玉花卉既保有中國傳統文人水墨的線條與留白觀念,同時又結合了西方藝術的空間結構。常玉於畫作中融入了一份樸拙與純真情感,令他的繪畫綻放著東方美感與思維,深深影響了中國現代繪畫的發展與傳承。
黑色背景帶著自由奔放的強烈筆觸
《無題》花卉的藝術表現與精神層面,儘管和常玉花卉作品異常接近,但卻隱隱預示了趙無極將會踏上的抽象之旅 - 無極的黑色背景帶著自由奔放的強烈筆觸,處理上和常玉花卉大相逕庭。在摸索與嘗試之下,趙無極獨樹一格的抽象畫風已於《無題》展現雛形。
縱觀博物館或藝術市場,趙無極的花卉油畫皆如鳳毛麟角。我們找到的兩個例子,都創作於五十年代:一、《花》,台灣的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收藏;二、《百合花》,2016年在香港以HK$1,770萬成交。
上述兩畫的創作時間只比《無題》晚幾年,但背景處理與顏色堆疊上已經完全改變,呈現強烈的「甲骨文時期」風格。
1952年,趙無極《花》|台灣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
1950年代,趙無極《百合花》|2016年在香港以HK$1,770萬成交
趙無極「甲骨文時期」畫作《大地無形》,繪於1950年代晚期|去年在保利香港以HK$1.82億成交
王衛今所以尤其喜歡《無題》,除了因為它在趙無極藝術生涯佔有特殊地位外,另一原因是這幅畫作勾起了兩人間的一段緣份。
「趙無極畫這幅花卉時二十八歲,承襲杭州藝術學院和林風眠的教育,初到巴黎真正接受西方文化薰陶,東西兩方的藝術思潮在他身上激烈碰撞。我自己亦正正於二十八歲時,於異國親身接觸到趙無極本人。」
「那時趙無極和第三任妻子Françoise Marquet(梵思娃)共諧連理,在貝家舉辦派對。我當時已經看過《27.3.70》,決心誓要一睹大師風采。剛巧那時學了調酒,於是自薦到派對上充當侍應。當年我是個黃毛小子,不敢多和趙無極攀談,但如此一面之緣,永世難忘。」
二十八歲的王衛今,當年他在異鄉一睹了無極風采
收藏藝術,除了講求品味和眼光,有時也得有緣份牽線。
趙無極(1920-2013)《無題》油彩 纖維板
拍品編號:305
創作時間:1949年
尺幅:27.2 x 21cm
款識:無極ZAO 1949(右下)
來源:
- 歐洲 私人收藏 (直接購自藝術家)
- 亞洲 私人收藏
文獻:1998 年 《趙無極》 Y. Bonnefoy & G. de Cortanze 著 Editions La Différence Enrico Navarra 出版 巴黎 法國(圖版,第69 頁)
估價:HK$1,500,000 - 2,500,000
注:此作品已登記在趙無極基金會之文獻庫,並將收錄於弗朗索瓦.馬凱及揚.亨德根正籌備編纂的《趙無極作品編年集》(資料由趙無極基金會提供)買家可向基金會申請作品保證書
拍賣詳情
拍賣行:香港佳士得
地點:香港會議展覽中心
專場: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下午拍賣
拍品數目:201
預展時間:2019/11/22-23|10am - 7pm
拍賣時間:2019/11/24|1:30p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