適合新晉藏家一試身手 佳士得古玩網上拍賣(編輯之選:下)

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關係,紐約「亞洲藝術週」、香港「春季拍賣週」先後延期,大型拍賣行的中國古玩專場已缺席多時。乘此時刻,香港佳士得帶來「古今」網上專場,網羅逾90件古玩瓷器、玉器、銅器、織繡、文房,估價多在數萬港元水平,相當適合新晉藏家一試身手。The Value精選了其中11件,分為上、下兩集,為諸位古玩同好介紹之。

*上集文章請參閱《適合新晉藏家一試身手 佳士得古玩網上拍賣(編輯之選:上)》

編按:古玩價值甚受狀況/品相影響。由於網拍比較不會先看實物(尤其如今情況),故我們特別奉上各拍品的官方「狀況報告」,以供參考。



Lot 3:清雍正 青花纏枝花卉紋盤 雙圈六字楷書款,27.2cm|HK$50,000 - 70,000

明代永樂、宣德兩朝,由於顏料「蘇麻離青」(又稱蘇尼勃青)自西亞傳入,令此朝青花極富特色,名滿天下。以此藍料燒成的青花瓷,不論著色深淺,發色都絢麗鮮艷。色閃黑藍或深藍者,凝聚處可見自然形成之黑褐色結晶斑,深凹胎骨。

基於「蘇麻離青」的這個特點,永宣青花雖然少有描繪人物,但渲染花鳥、海水、園景卻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,如同在宣紙作畫留下的筆觸、墨痕,極富風韻。至有清一代,雍乾二帝追摹前朝藝術,遂下旨製作了不少仿傚永宣風格的青花瓷器。

這件雍正青花盤正是一例,藍頭發色明顯仿傚永宣風格,纏枝花卉亦是永宣青花盤的常見紋飾。此盤於約1950年歸入英國私人收藏,至2018年以£8,750(約HK$88,000;NT$340,000)在倫敦邦瀚斯成交。

口沿有明顯崩裂,最長裂紋約24cm。當然,這樣一件有來源的雍正青花盤,如果品相完美,估價絕不可能是HK$50,000 - 70,000水平。

來源(經The Value整理):

  • 英國私人收藏,約1950年入藏,後於家族承傳
  • 倫敦邦瀚斯,2018年11月8日,拍品149號(£8,750成交)

狀況報告:

  • 口沿有數個崩裂,最大者崩紋約長24cm。沿著崩線旁有數處相關的磕傷。崩塊皆以黏補,補膠仍留在盤上
  • 足沿有若干微淺磕。釉面亦見有自然的輕磨損
  • 口沿有一處燒製時產生的毛邊。釉面亦有少處燒製時產生的縮釉


Lot 79:明十六世紀 堆朱剔犀如意紋蓋盒 後加「張成造」針刻款,10.9cm|HK$120,000 - 180,000

芸芸中國傳統藝術品之中,論製作之困難、技術之複雜、成本之高昂,漆器可說是佼佼者。

剔犀又叫雲雕,日本稱屈輪,為相當不容易的漆器工藝。匠人先以兩(多為朱、黑)或三種色漆相間髹於器物胎骨之上,每一色漆都由若干道漆髹成,堆疊至相當厚度。雕刻時,刀鋒斜下,剔刻出劍環、回紋、香草、雲鉤之類的紋飾。最後通過打磨,顯出光澤,剔犀始成。

單單是逐層刷漆,待之乾透,才再刷漆的循環步驟,過程隨時以周、月計算。如此工藝之下,刀口斷面可以看出不同色層,彩線如帶,隨著紋飾輪廓回轉。

張成為元朝漆雕工藝大師,對後世匠人及工藝影響深遠,故仿其名款之作多如雨後春筍。此件漆盒斷代明朝十六世紀,上面的「張成造」為後加款。

早在春秋戰國時代,朝廷已經設有專責種植漆樹、生産生漆的「漆園」。時至明代,宮廷為滿足漆器需求,更專門設立製作御用漆器的官辦機構,專門負責圍屏、擺設、造辦填漆、雕漆等漆器,令漆器工藝達至顛峰。

來源:私人收藏
狀況報告:

  • 盒頂、盒內及盒底均有重髹
  • 盒口沿有多處修補及重髹
  • 有經年老裂,尖沿亦有少許正常細磕


Lot 53:清 藍釉及白釉瓷製壽石清供各一件,26.3cm|HK$50,000 - 80,000

所謂「清供」,原意指清雅的供品。舊時習俗,但凡節日、祭祀,古人都會用用清香、鮮花、清蔬等為供品。

後來在文人世界,「清供」一詞含意有所演變擴充,專指放於案頭觀賞的擺設,例如是各種盆景、插花、奇石、古玩、文房等等,為廳堂、書齋增添生活情趣。清朝詩人黃景仁《元日大雪疊前韻》有曰:「不令俗物擾清供,祇除哦詩一事無」。

此對清供,以瓷仿石,藍白相映,討喜趣緻,斷代清朝,乃「黃花梨女王」伍嘉恩(Grace Wu)嘉木堂之舊藏。

來源:嘉木堂珍藏
狀況報告:

  • 尖角沿有數處輕微撞痕、磨損及微淺的小崩磕,某些曾經打磨修飾
  • 白釉壽石一角有一小淺崩,約0.7 x 0.3cm
  • 底部見有燒製時產生的窯縫
  • 除此之外,整體品相良好


Lot 8:清十八/十九世紀 黃地青花香草龍紋缸形壁瓶,11.4cm|HK$70,000 - 90,000

關於壁瓶起源,民間流傳一個相當有趣的說法。

時間回到明朝,話說有一匠人,難得燒製了一件異常精美的瓷瓶。或許由於太過高興,搬運時不小心讓花瓶摔在地上,一分為二。匠人本來欲哭無淚,豈料忽發奇想:何不將錯就錯,把半壁瓷瓶懸在牆上,令之成為獨一無二的裝飾藝術?壁瓶於是乎首度問世。

上述說法自然不足為信,可是也說出了在許多收藏家、陶瓷愛好者眼中,壁瓶正正因為只得半壁,更顯出獨特美學。據考據,壁瓶其實起源於唐宋或五代十國時期,至明代萬曆年間,造型技巧、裝飾風格等方面皆已見成熟,到滿清乾隆一朝發展至巔峰。

這件黃地青花壁瓶,取半壁缸形,繪花卉龍紋,斷代清朝十八至十八世紀。瓶底有二個充滿歷史痕跡的標籤:

一、左面標籤寫曰「Héliot Fils收藏」。Fils在法文有「兒子」之意,不過在這裡應為姓氏。由於標籤同時寫有地址「巴黎柏林路34號」,故推斷Héliot Fils是商人機會較高。曾幾何時,巴黎會以歐洲大城市來命名部份街道,柏林街正是一例。一戰期間,為紀念列日區(Liège)人民抵抗德國入侵,故把柏林路改名為列日路,沿用至今。

二、右面標籤寫曰「ONG TCHENG 1723-1735」,原來應為「YONG TCHENG」,即雍正帝,1723-1725年是指在位年份。雍正真正在位時間為1722年12月至1735年10月,不過十九/二十世紀的歐洲書籍時有誤載,登位和駕崩年份多少相差一至兩年。或許其中一位藏家認為壁瓶是雍正年間所製,故把此標籤貼於其上。

來源:

  • Héliot Fils珍藏 (根據標籤)
  • 倫敦蘇富比,2011年11月9日,拍品198號
  • 2011年購於巴黎

狀況報告:整體品相良好,惟釉面有輕磨損



Lot 1:清康熙 青花山海麒麟紋棒槌瓶,45.8cm|HK$200,000 - 300,000

棒槌瓶的名字乃是取其形而來。北方人說「棒槌」,通常是罵人頭腦簡單,或是形容不懂規矩的外行人之意。這裡的「棒槌」,則是指洗衣時用來捶打衣服的工具「棒槌」。棒槌瓶創燒於康熙一朝,深具此時期古拙、凝重、質樸的瓷器造型特徵。

康熙青花素負盛名,由於技術上的突破,僅用一種青花色料便可充分描繪出景物的陰陽向背、遠近疏密,使畫面富立體感。這種多色階青花,層次分明,突破傳統平塗之單調,便青花繽紛多姿,故有「五彩青花」的美譽。

來源:私人藏家
狀況報告:

  • 整體品相良好
  • 器身有兩處不起眼的剝釉,最大者約0.5 x 0.5cm
  • 近足處的釉邊有少許細崩磕
  • 底部有燒製時產生的瑕疵

拍賣詳情

拍賣行:香港佳士得
專場:古今|網上拍賣:中國藝術集珍
競投時間:2020/4/21 - 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