劍指家族辦公室與中東市場龐大商機 黃林詩韻親自剖析NPAP藝術顧問業務

2023年,黃林詩韻(Patti Wong)在告別老東家蘇富比後,自立門戶創辦Patti Wong & Associates。短短兩年多時間,這間藝術諮詢公司的交易總額已經超過10億美元。

來到2025年,這位昔日的「拍賣界女王」再創新猷,與Edward和Alex Dolman父子(Dolman Partners)、Brett Gorvy(Lévy Gorvy Dayan)、Philip Hoffman(The Fine Art Group)合作,成立藝術顧問公司New Perspectives Art Partners(NPAP),劍指亞洲、歐洲、美洲、乃至中東藝術市場,再度震撼業界。

被形容為「復仇者聯盟」的這個星級陣容,當初為何會有合作念頭?近年急劇轉變的藝術市場之中,他們看到甚麼商機?目標客戶 - 家族辦公室究竟有何需求?全球關注的中東市況又是如何?

諸般問題,The Value交由黃林詩韻本人為大家解答。


NPAP的星級創辦人陣容,左至右:Brett Gorvy、Philip Hoffman、Edward Dolman、黃林詩韻、Alex Dolman

NPAP陣容之鼎盛,在藝術顧問界可說是無人能出其右。究竟在現今的藝術市場當中,幾位大腕看到了甚麼機遇?

其實開始的時候,我們四個人就像今天這樣,一邊喝咖啡聊天,一邊傾談在藝術顧問方面有否合作空間。我們都是大拍賣行出身,喜歡團隊工作,雖然曾經是競爭對手,但多年來一直互相尊重。

我前年成立了Patti Wong & Associates(PW&A),Philip早在2001年創辦了The Fine Art Group,Bret有自己的畫廊,Ed亦剛剛和兒子Alex開設了顧問公司。既然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意,而且發展相當不俗,那不如繼續各自的業務,同時以圓桌方式合作,例如每星期聚首一次商討工作計劃,NPAP於是應運而生。

我們看到的機遇是 - 藝術市場近年經歷重大轉變,規模龐大或架構複雜的收藏,例如是家族辦公室,或一個estate(遺產或財產組合),尤其需要全面的藝術顧問服務。NPAP幾位創辦人各有擅長的地區網絡,包括亞洲、中東、歐洲、美洲,幾乎已經涵蓋了全球需要。

NPAP成立的新聞稿大概一個月前才發佈,但已經有許多藏家聯繫我們,希望NPAP能協助處理重要珍藏。

 

家族辦公室是近年極為熱門的關鍵詞,全球許多大城市都積極搶攻這個市場。然而,坊間鮮有談及家辦的藏品管理和投資。究竟與一般私人藏家相比,家辦在這方面有何特別需求?

以香港為例,截至2024年初的數據,有超過2,700間家族辦公室,其中885間的資產規模在1億美金以上。我們能吸引這麼多家辦,極具競爭力的稅制是其中一個關鍵。

在資產管理上,這些家辦需要多樣化,而藝術往往是其中一項重要的投資範疇。然而,他們大多欠缺藝術方面的專門人士,所以會尋求外來支援。

買賣以外,他們還需要數據、估值、以及其他藏品管理,舉如保險、物流、維修等等。這一連串的需求,拍賣行無法包辦,那誰來提供服務?這就是NPAP把握的商機。

如果有人幫他們管理地產、管理投資、管理其他資產,那為何藝術品不需要?誠然,收藏是一門興趣,但當這門興趣達到一定的金額水平,便會需要藝術顧問的服務。


家族辦公室是近年極為熱門的關鍵詞


保險、物流、維修等亦是藏品管理的一部份

拍賣場上,若有重要的藝術品舉槌,行方宣傳時必定會提及「曾經或將會在甚麼大型展覽亮相」。究竟平民大眾能夠參觀的展覽,對私人收藏有何影響?

協助客戶把作品帶到各地博物館亮相,或是重要時刻展示人前 - 這些都是藏品管理的重要部份。

一方面,所謂「獨樂樂不如眾樂樂」,客戶一定想和別人分享收藏的喜悅;另一方面,藝術品的曝光率和知名度,也需要有所控制。私人收藏能夠在重要美術館展出,讓各地學者埋首研究,令普羅大眾認識到其中的收藏體系和主題,絕對是百利而無一害。

以LV基金會為例,2023至2024年策劃了羅斯科(Mark Rothko)個展,令大家對這位抽象藝術家更感共嗚;現在舉行中的霍克尼(David Hockney)個展,乃市場焦點所在;下一個展覽的主角李希特(Gerhard Richter),亦是亞洲非常喜歡的藝術家。

頂尖博物館對一件作品、一位藝術家、甚至一個文化都有莫大影響,所以我經常鼓勵他們籌辦亞洲藝術家的展覽。

 

藝術市場的其中一項趨勢,是金融服務愈來愈吃香,惟即使是資深藏家,也未必能了解到箇中全貌。NPAP成立之後,在這方面會提供甚麼服務?

PW&A成立之初,就和The Fine Art Group有著姐妹公司般的合作關係。他們在藝術投資和金融方面手執牛耳,如今也將在NPAP擔當相同角色,作出法律和財務支援。

Finance財務之中,有一項近年尤其熱門,就是Financing借貸 - 如何用藝術品融資,這方面也是The Fine Art Group擅長的範疇。

以蘇富比金融服務作例子,為藝術品提供借貸時,自然以拍賣估價為基準。眾所周知,拍賣估價有流動性,而且範圍可以很廣,例如一件高價藝術品,估價可能是5,000萬到1億。

你可能會問:既然估價範圍可以這麼廣,那LTV(貸款價值比)是否亦有很大的浮動空間?我可以告訴大家:確實是的。與此同時,提供借貸的回報率,也是融資服務吸引客戶的另一面。


LV基金會於2014年開幕,如今每年吸引逾百萬人次人場


LV基金會現正為霍克尼(David Hockney)舉辦個展

金融世界中,某些頂尖投資機構的入場門檻之高,往往非一般人能夠跨過。NPAP匯聚藝術界大腕級人物,又有否設立特定入場門檻?

從西方油畫到中國書畫,乃至珠寶首飾等等,PW&A主導的往往是市場最高端的作品。或許正因如此,不少朋友難免覺得PW&A的門檻很高:「若非價值逾億,還是不要勞煩他們吧。」

其實PW&A並沒有這樣的門檻。我們是想以自己的專長服務客戶,例如代表賣家的時候,如何和拍賣行溝通交接,又如何直接提出宣傳推廣等要求。

NPAP同樣並無實質金額門檻。我們幾位創辦人合作所帶來的優勢,是為結構複雜的收藏 - 例如是家族辦公室或遺產管理,以及有特別需求的藝術品,帶來全球性和多元化的解決方案。只要有這個需要,NPAP就會盡力提供服務。

 

NPAP幾位創辦人的共通點,是曾經都在拍賣界呼風喚雨,後來自立門戶經營藝術相關生意。對他們而言,拍賣行和藝術顧問公司的角色有何分野?

拍賣當然有它的價值所在。例如早前巴黎拍賣,那個獨一無二的手袋破紀錄成交*。大家都知道,私人洽購是不可能創出這樣的天價。

然而,拍賣界近年遭遇到不少挑戰衝擊,角色開始有所改變。例如自疫情開始,業界大幅轉向數碼平台。此舉當然令交易效率有所提升,但與此同時藏家會想:網上能完成的事情,是否還需要親身前赴?當每個星期都有拍賣,而且拍品種類急速增長之下,拍賣還是否大家以往期待的盛事?

無論是成立PW&A,還是現在聯合創辦NPAP,我都是想提升藝術顧問的水準,全方位照顧客戶需要。

大型收藏,以往都是交由龍頭拍賣行處理。我們都很看好NPAP的圓桌式合作,期望能扭轉市場現在的悶局,帶來一些新的火花。

*編按:黃林詩韻所指為原型Birkin在蘇富比舉槌,詳情可參閱《為Jane Birkin度身訂造的原型Birkin 日本藏家HK$7,880萬破紀錄天價投得》


黃林詩韻與Daryl Wickstrom共同創辦PW&A


Hermès為Jane Birkin度身訂造的原型Birkin,早前於蘇富比以破紀錄天價成交

中東是全球關注的龐大市場,可是對外間而言,這個地區總是有著一層神秘面紗,令旁人似乎難以得知實際情況。NPAP幾位創辦人之中,Edward和Alex Dolman父子在中東尤其活躍,究竟當地的藝術市場現況如何?

愈來愈多國家了解到藝術市場的重要性,把文化藝術作為經濟體系中的核心一環,中東亦是這樣的想法。

這10至15年來,中東買家開始在藝術市場頻繁出現,而且交易金額很高。無論是卡塔爾、阿聯酋、還是沙特阿拉伯,藝術收藏最初都由國家或王室主導,好像是國家博物館和王室珍藏。

現在透過NPAP聯合創辦人 - Edward和Alex Dolman父子的觀察,我們知道當地湧現許多新進收藏家,他們不是代表國家,而是私人收藏,這一點令人很鼓舞。

 

談過中東藝術市場的現況,那麼當中又有何商機?

40年、50年前,蘇富比和佳士得留意到,中國和亞洲朋友陸續在歐美參與競投,覺得亞洲是有商機的,所以開始在香港舉辦拍賣。

兩行在香港深耕多年,為本地市場帶來巨大的影響和貢獻,促成更上一層樓的循環 - 香港成為國際藝術交易重鎮,亞洲藏家進一步走出去,參與更多海外拍賣和博覽會。

中東和香港頗為相似,他們的藏家在歐美拍場現身後,兩行開始著手在當地展開業務。現在的情況是,中東藝術市場需要海外投資發展的協助,海外則希望當地藏家進一步投身國際藝術市場 - 亦即是香港經歷過的階段。


沙特阿拉伯當代藝術博物館,去年舉辦聚焦阿拉伯和中國文化的特別展覽


今年初,蘇富比在沙特阿拉伯舉行首場國際性拍賣

2024年,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列出2025年九項重點任務,其中「大力提振消費、提高投資效益,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」位列其首。如今環球政經形勢之下,黃林詩韻對藝術市場亦有類似「內需」的見解,不過範圍是整個亞洲。

我們想知道中東有甚麼事發生,其實中東、乃至歐洲、美洲收藏家,他們亦很想知道亞洲下一步的方向。

亞洲人口非常龐大,藝術品交易額亦是與日俱增。如今環球政經形勢不穩,亞洲藝術圈應該更加留意我們自己Intra-Asia*的機遇。

編按:Intra Asia雖然直譯為「亞洲內部」,惟在商貿上多數指中亞、東南亞、南亞諸國。至於地理上同樣位處亞洲的中東地區,一般並不包含其中

 

藝術市場最近幾季較為受壓,相對上奢侈品卻表現亮眼,頗有逆市上升之勢。黃林詩韻與周蕙芝(PW&A董事總經理),皆是把歐美珠寶引進亞洲市場的重要推手,兩人對如今的珠寶市況有何洞見?

拍賣行近年經常言及珠寶市場很火熱。若我們仔細觀察分析,最受買家追捧的是古董首飾和有年份的特定或 signed pieces(刻有珠寶商或工匠名字的珠寶)。

這一點和我們正在經歷的「The Great Wealth Transfer」(財富大轉移)有莫大關係。二戰結束至今已有80年,戰後出生的嬰兒潮或當時開始收藏的世代,現在已經到了一定年紀 - 仍然在世的,會著手安排藏品去留。已經仙遊的,藏品由後代管理,或以estate(遺產)形式出售。

你會發現很多重要私人收藏,都是因此而釋出市場的。

這些珍藏了數十年的珠寶,當中有著無數精品,例如是法國珠寶商鼎盛時期的出品,品質與設計令人驚嘆,市場上也是難得一見。過去幾季拍賣,這些珍寶都拍出很好的成績,能以估價5倍甚至10倍易手。


黃林詩韻認為,亞洲藝術圈現在應該更加關注亞洲內部的機遇


周蕙芝(Lisa Chow,PW&A董事總經理)亦是珠寶市場的資深專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