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訪譚平|大師也曾難以理解的抽象藝術



「抽象藝術」從來都不是顯淺易懂的門類,看不明白也是人之常情。但想不到,就連抽象藝術家 - 譚平,也曾有同樣感受。譚老師上回跟值點網(TheValue)分享了他的藝術追求和「破壞性」美學,這回就讓這位當代抽象大師,與大家細說一下他眼中的抽象藝術。


中國當代抽象大師 - 譚平

上回訪問重溫:《以「破壞」追求真實的藝術家|當代抽象大師 - 譚平》

 

大師也曾難以理解的抽象藝術

譚:年輕的時候,應該是二十幾歲吧,在這之前畫的全部都是寫實的。後來,上學期間也接觸到西方的抽象畫。我當時並不是很理解,特別是蒙特里安(Piet Mondrian)的東西,畫了那麼一個「格子」,就是藝術。


蒙特里安《紅、黃、藍的構成II》


蒙特里安


趙無極

譚(續):但對表現類的抽象,就比較能理解。就像趙無極的作品,筆觸、表達還是能夠理解,而且他的藝術,跟中國傳統文化有連繫。但後來,特別是去了德國後,對抽象藝術的認識就完全不一樣了。


抽象藝術百年演變

譚:抽象藝術有不同的階段,100年前的抽象藝術,更多是對畫面 - 無論是構圖、線條、色彩,對「語言」本身來進行一些探索、表達。


譚平作品


譚平作品


譚平作品

譚(續):抽象藝術到了今天,表達跟每個藝術家的生存狀態愈來愈有關連。表達的,不一定是畫面當中的色彩、線條等等,而是更希望通過這些東西,表達一個藝術家,對今天世界發展變化的體現。


集中西藝術之大成

譚:中國藝術家來說,年青時潘天壽對我影響很大。風格之外,更重要的是他對中國繪畫的理解,包括構圖方面,具有很強張力。這樣的東西,在中國傳統當中,幾乎沒有。


潘天壽


潘天壽《磐石墨雞圖》


博伊斯(右)與安迪·華荷(Andy Warhol)

譚(續):去了德國之後, 博伊斯(Joseph Beuys)對我影響很大。不是說藝術本體的影響,更多的是,思想、觀念上的影響。你看事物,由於角度不同,整個意義就完全改變了。


藝術vs商業 藝術家如何自處?

譚:對藝術家而言,做的是商業藝術,還是學術方面的藝術,是有區別的。很多藝術家做的都非常學術,創作時並非想到市場。還有一類,就是做商業藝術的,作品就是為了掛到別人家的空間 - 酒店、公共空間裡用於裝飾的。



「台北當代」(Taipei Dangdai)博覽會

譚(續):還有一類,就像這個博覽會一樣,無論甚麼,只要放在這裡,就是商業的東西,就是商品。這是一個商業行為,但對藝術家來說,已經把作品做完了,交給畫廊、經紀人轉化成商品。通過商業行為把作品買回家,那你說這是甚麼呢?這視乎你從哪個角度去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