具象與抽象之間 康丁斯基風景畫估價HK$3.5億拍賣勢破紀錄

蘇富比下月在倫敦舉行的現當代藝術晚拍,日前在香港率先預展。在畢加索、李希特、蒙克等名家大作以外,焦點落在康丁斯基的《教堂與穆爾瑙風景 II》身上,估價US$4,500萬(HK$3.5億;NT$13.5億)。

這幅介乎具象與抽象之間的風景畫一旦落槌,將刷新這位俄裔大師的拍賣紀錄。

編按:同場拍賣的蒙克大作《沙灘上的舞蹈》,詳細介紹可參閱另文《曾藏於挪威的森林 與《吶喊》躲過納粹的孟克畫作倫敦拍賣》


康丁斯基(Wassily Kandinsky,1866-1944)《教堂與穆爾瑙風景 II》油彩畫布

創作時間:1910年 
尺幅:96 x 105.5 cm
估價:US$4,500萬

拍賣行:倫敦蘇富比
專場:現當代藝術晚間拍賣
拍賣日期:2023/3/1|7pm(倫敦時間)


康丁斯基被譽為抽象表現藝術(abstract expressionism)之父。這稱譽不僅緣自他的藝術創作,更是因為他提倡的藝術理論著作《藝術的精神性》、《點與線到面》,成為現代藝術理論的經典文獻。

在畫家身份以外,康丁斯基亦是一名精通鋼琴和大提琴的樂手。他的聯覺能力,能清晰地「聽見」色彩。康丁斯基認為,每一種顏色都有其相對的一種情感或「聲音」。他於《藝術中的精神》寫道:「顏色是琴鍵,眼睛是琴槌,靈魂是鋼琴的琴絃。藝術家就是演奏的手,撫弄著一個又一個琴鍵,讓靈魂震顫。」


康丁斯基

許多抽象大師的藝術之旅,都是從具象風景畫作開始,康丁斯基也不例外,從具象步向抽象的轉變契機,在1909-1911年出現。

當時,他和女伴以及藝術家友人,一同前往巴伐利亞山區的穆爾瑙村莊居住。這個小村莊別具田園風情,景色如畫,令他對抽象藝術有所感召。他以厚重的筆觸繪上燦爛奪目的純色顏料,從而開創出表現主義風格。

今回拍賣的《教堂與穆爾瑙風景 II》繪於1910年,正屬這段轉變期之作。

康丁斯基深受多種藝術風格影響,包括野獸派充滿現代感的鮮豔用色、塞尚 Cézanne 對形狀和結構的解構手法,以及梵高在風景畫上的革新。他將這三種革新手法融入這幅色彩豐富、朝氣蓬勃的畫中,並加以融會,形成前所未有的抒情表現風格。這些特點在《教堂與穆爾瑙風景II》裡可見一斑。

此作採用鮮明豐富的對比色,四邊近乎長度一致。這種類近方形的畫幅甚獲當時前衛的現代主義藝術家青睞,莫內和克林姆Klimt等名家都曾創作方形畫。


斯特恩伉儷


斯特恩伉儷的大宅

此畫不僅見證著康丁斯基創作風格的轉變,它的來源亦充滿故事,曾屬斯特恩伉儷(Johanna & Siegbert Stern)舊藏。這對猶太裔夫婦共同創辦紡織業公司,不僅事業有成,亦活躍於1920年代星光熠熠的柏林藝文社交圈,結交了《魔山》作者托馬斯‧曼(Thomas Mann)、存在主義作家卡夫卡(Franz Kafka)、愛因斯坦等名人。

從斯特恩伉儷的大宅舊照可見,《教堂與穆爾瑙風景II》懸掛於飯廳作裝飾。

惟隨著德國步入納粹管治時代,康丁斯基的作品被標籤成墮落藝術(degenerate art),猶太裔背景的斯特恩夫婦亦遭迫害。1935年,丈夫Siebert與世長辭,妻子Johanna隨後亦逃離德國,遠走荷蘭。

可惜後者最終亦難逃劫難,被納粹黨逮捕,送往集中營。這連串悲劇亦使兩人的藝術收藏流散各地。


《教堂與穆爾瑙風景II》懸掛於大宅飯廳

時間快跳至2013年,斯特恩的家族後人尋找上述藝術收藏的去向。他們在荷蘭埃因霍温(Einhoven)凡阿貝博物館發現本作,認為可能是當年收藏於大宅的畫作。

這幅康丁斯基風景畫於1951起落入該館收藏。館方仔細研究畫作,發現畫背支架刻上「Landschaft」 (德語意謂風景)一字。進一步翻查資料,Siebert的遺囑裡亦以相同字眼記錄此作,兩者字跡亦十分相似,遂確認畫作屬於斯特恩伉儷舊藏,歸還予後人。


康丁斯基《白線構圖》|2017年成交價:£33,008,750


康丁斯基《緩和的張力》|2021年成交價:£21,224,700

及至今天,畫作將於下月在倫敦舉槌,估價US$4,500萬。一旦成功落槌,將刷新康丁斯基的個人紀錄。

現紀錄於2017年寫下,地點同樣是倫敦蘇富比拍賣廳。當時康丁斯基抽象畫《白線構圖》以£3,300萬(HK$3.3億;NT$12.8億)破紀錄成交。

至於較近期的康丁斯基畫作成交紀錄,則可數2021年6月,曾屬紐約收藏家古根漢(Solomon R. Guggenheim,即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創辦人)抽象畫《緩和的張力》,以£2,122萬(HK$2.28億;NT$8.2億)易手。